江西构建多位一体产业链 走生态农业四化道路

绿色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场深刻革命,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。绿色农产品既要做大总量,又要提升质量,做到污染控制与治理“两手抓”,让农产品产地环境优起来。
 
秋阳下,鄱阳湖畔珠湖农场田间沟渠水流脉脉,绿油油的晚稻已全部封行,禾苗随风起伏,一片生机盎然。珠湖农场场长赖华荣说:“粮食安全不安全, 关键看土壤。我们通过种绿肥和推广应用绿色土壤技术等新技术,3.6万亩农田打造成了‘农业净地’,农场成为全省第一家水稻生产国家GAP认证单位,生产的安全、优质原粮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。”
 
“开展‘十大行动’,是江西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具体实践。各级农业部门将‘绿色’作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,打造一批绿色基地、发展一批绿色产业、培育一批新业态,将生态优势、绿色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发展优势。”省农业厅党委书记陈日武颇有感慨。
 
耕地重金属污染修复行动引人注目。8月14日,卖完早稻后的萍乡市安源区大井头村农民贺莓发直呼“在做梦”。原来,大井头村230亩农田一直受到镉污染,稻谷不好卖,且产量低。经森美思TM技术“治镉”后,糙米中镉含量下降了98.25%,达到了国家粮食安全标准,且亩产达460公斤,比往年每亩增产100多公斤。
 
据了解,全省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400吨,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200万亩,农药化肥实现负增长;畜禽养殖“三区”划定和地理标注全面完成,整改未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猪场2160家;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超过70%和95%。
 
去年以来,江西省兴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,面积达853.6万亩;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1个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0个。
 
8月9日,烈日当头,在全省规模最大的生态循环农业企业——江西省润邦农业开发集团公司生态循环养殖池塘,公司总经理向往介绍,他们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沼气发酵、沼渣沼液综合利用、秸秆糖化处理、米糠饲料加工等废弃物处理技术,形成了种植、畜牧水产养殖、加工、新能源等四位一体的生态循环链,实现了资源和能源的梯级利用,生产的绿色农产品供不应求。
 
只要利用好,废弃物也是宝。走进江西省中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双孢菇工厂化车间,该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表示,他们围绕秸秆、饲料、燃料、基料化综合利用,构建了“秸秆—基料+食用菌”“秸秆+青贮+养殖业”产业链,年处理农业废弃物近20万吨。
 
去年以来,全省1800多家畜禽养殖场实施了标准化建设项目,带动7000多家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实施畜禽粪污处理与利用,推广雨污分流、干湿分离、节水减排、漏缝地板、沼气发电等粪污治理技术工艺,农牧结合、工业处理、生物发酵床、有机肥生产等粪污处理利用全面铺开。
 
绿色生态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、层次浅、链条短、附加值不高,这是推动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 
提升全产业链收益,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步履铿锵。江西省建设了一批专业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的原料生产基地;以科技为牵引,强龙壮龙,补上加工链条短板,实现农产品多元、多层次增值,将品牌优势转为产业发展优势。今年上半年,全省农产品加工率达60%。各地推进农业与旅游、教育、文化、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,全省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呈现出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喜人势头。
 
青山郁郁,碧水潺潺,绿荫间菌棚掩映,八月的抚州风光宜人。江西金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大棚内,一朵朵浅褐色的虎奶菇像小伞一样长在菌棒上,鲜嫩的蘑菇紧紧簇拥,长势十分喜人。合作社的理事长方金山高兴地说:“我们坚持产前环节抓标准制定、产中环节抓过程管控、产后环节抓质量溯源,开发的‘临川虎奶菇’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带动1000多户菇农走上脱贫致富之路。”目前,全省认证“三品一标”农产品总数达3503个,新增386个;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%以上。